利民股份:创新驱动构建绿色低碳新发展格局
3月28日,《人民日报》在“开卷知新”栏目刊发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院士署名文章《生物制造——物质生产方式的巨大革新》。文章指出,加快化工、医疗、材料、轻工等重要工业产品制造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将推动经济发展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在农业领域,生物制造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动物疫苗及兽药研发与生产。上世纪60年代,纹枯病是我国水稻第一大病,严重威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科研工作者在井冈山筛选获得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并以生物制造的方法,实现了井冈霉素的规模化生产。由此开启了我国农药生物工业进程,又如广谱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L—草铵膦,具有活性高、安全性好、持效期长、保持水土等优势。随着酶改造技术、生物催化与转化技术等生物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科研工作者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编辑关键酶合成基因、构建细胞工厂、强化体内外合成效率等生物制造技术,实现这种除草剂的万吨级高效生产,为农药“减量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2022年6月14日,利民股份子公司威远生化与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郑裕国院士团队签署生物酶法精草铵膦(L-草铵膦)工业化生产技术转让协议。该技术通过合成生物学和酶催化技术,制备高效草铵膦催化用酶,将草铵膦中的D-草铵膦高效转化成高光学纯度的L-草铵膦,实现了气相连续化学合成法与生物合成技术的无缝对接,工艺绿色高效,高度契合公司草铵膦原药工艺,具有专一性和高度技术相容性。该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扩大了利民股份在“生物+化学”领域的突出优势,为目前的草铵膦、精草铵膦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生物酶法精草铵膦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工业化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原料消耗、减碳降排,对于实现农药大品种“减量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利民股份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形势,将进一步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遵循“存量提效、增量突破”发展思路,践行“安全高效、融合创新、绿色低碳”等绿色发展理念。不断积累创新绿色合成路线开发和工程化设计经验,通过不对称金属催化技术、连续化管式反应技术、微通道反应技术、连续性氢化技术、环保型氧化合成技术、高效磷化学专有合成技术、高效连续结晶技术等,锻炼高技术人才和产业队伍,巩固“绿色化学制造”根基,发展新工艺、新产品,如新型 SDHI 类杀菌剂、 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等。
未来基于自身资源优势和行业政策导向,利民股份将基于自身资源优势和行业政策导向,重点布局“生物制造”产品方向,主要包括生物发酵工程产品、生物半合成产品、生物酶催化产品、基因工程等产品。 运用合成生物学的手段(菌种改造、代谢调控、分离纯化、聚合工艺、应用开发) 实现新产品产业化和传统发酵工艺与酶法的迭代升级。在生物发酵工程和生物半合成产品方面,以构建研发体系为基础,形成阿维菌素系列、多杀菌素系列、精草铵膦等生物制造产品管线布局。 在生物酶催化产品方面,以生物酶催化法精草铵膦技术成功合作为契机,战略性开展生物酶催化系列产品研究,积极探索利用生物酶催化代替传统化学合成农兽 药。通过多种基因编辑技术(多基因调控技术、基因动态调控技术与蛋白骨架技术) 提升酶的催化效率,实现合成途径的优化,提高产品的生产速率。 在 RNA 干扰技术方面,公司积极跟踪、探索 RNAi 这一颠覆性农药产品技术,通过一个转移因子同时修饰多个基因,使目标生物同时获得多种性状的改变,多靶点同时作用提高虫害防治效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利民股份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思维谋效、管理创效、挖潜增效和技术保效的组合规划,根据市场和研发进度逐步形成技术集群优势,打造循环化工,提高原子利用率,减少碳排放,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兽药市场地位。依托自主开发、外部资源引进,构建核心技术优势,推进工艺、设备及生产技术进步,夯实“三轴联动”格局,提高利民股份综合竞争能力和整体盈利水平。
![]() |
利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Limin Group Co., Ltd. |